屋頂綠化的生態價值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同,屋頂綠化在綠地補償、涵養水土、增加空氣濕度、隔聲、抗污染、清新空氣、形成生態氣候緩沖層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但屋頂自然環境比地面惡劣,如屋頂光照強、氣溫高、土層薄、保溫保濕性能差、晝夜溫差大等,對植物的生長不利,這些氣候因素都加大了屋頂綠化技術的推廣難度。為應對屋頂不利條件,自灌溉屋頂綠化技術得以研發與應用,通過工程應用及監測數據對比分析自澆灌屋頂綠化技術較傳統屋頂綠化的優勢,并對“碳排放”、“碳中和”相關數據做了相應估算。
根據監測數據分析,傳統屋頂綠化與自澆灌屋頂綠化技術相比,灌溉頻次約為8:1,年灌溉用水量總量分別為5880L/m²和1575L/m²。根據灌溉用水、用電量估算兩種屋頂綠化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別為5.53kg/m²和1.48kg/m²。普通草坪可吸收二氧化碳凈重量2.52kg/年。
綜上,自澆灌屋頂綠化技術大大減少了灌溉用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實現“碳回收”功能。同時,自澆灌屋頂綠化技術徑流減排功能強于傳統屋頂綠化,可進一步降低因雨水管道生成、管道運輸和管渠施工等活動產生的“碳排放”。
“低碳驛站”作為溫榆河公園·未來智谷內最主要的建筑,設置了游客服務用房、碳中和科普中心、衛生間、設備機房、管理辦公等功能,具有較強的科普、景觀功能要求。自澆灌屋頂綠化技術作為“低碳環保技術應用”之一,同“光伏玻璃”、“Low-E玻璃幕”、“垂直綠化”共同應用于“低碳驛站”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