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值得借鑒的德國雨水回收利用介紹

 因為地下水管網薄弱,許多國家只要一到雨季,就各種“看海”模式開啟。但是在德國就看到下雨時,路面不存水,內澇的現象在德國基本不會出現。這一個既不缺水,又非常重視雨水回收利用的國家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的呢?

QQ截圖20181025092911.jpg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德國是如何開展雨水回收利用。

 

      家家房檐都能收集雨水

      德國是發達國家,住房多為獨棟建筑。以首都柏林家庭為例,都安裝了雨水利用設施。他們在自家庭院地下安裝一個與屋頂面積相當的蓄水器或儲水罐。雨水從屋頂流下,裹挾的樹枝和樹葉等雜物被攔截下來,雨水則流入蓄水罐。經過自然沉淀,上面干凈清潔的水則通過壓力輸送到需要的地方,用來洗衣服、沖廁所、澆花園、洗汽車等。

 

      德國人認為地下水屬于硬水,雨水屬于軟水,含有豐富的養分,花草更喜歡雨水。雨水在利用之前必須經過凈化檢測,如果雨水中重金屬含量過高或酸性太大不能使用。

      在德國低洼地方不能建房子,政府利用這些洼地建設濕地公園,緩存雨水。漢諾威市一個小區利用生態學、工程學、經濟學原理,通過人工設計,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在小區內建成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濕地公園,雨水通過公園內水生植物系統和土壤的自然凈化,將雨水利用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從而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該技術是2000年漢諾威世界博覽會參展項目。

 

      道路上的雨水也不浪費

      德國城市草地一般都低于路面,下雨時路旁的水可以徑流草地。人行道一般都高于中間行車道,下水口設在行車道兩側,并且下水口鐵架粗壯汽車不易壓塌。甚至有的行車道表面也鋪設石塊,沙土填充間隙便于水。德國城市是雨污分流,雨水管和污水管分設,各行其道,不讓污水污染了雨水。

 

      另外,德國公共設施如人行道或景觀硬地建設都有嚴格建設標準,上面是小石塊鋪地,下面是沙土,再下面是大石塊,之后是小徑流管道,這樣利于雨水漏,提倡建設海綿城市。還有的城市建有大型的地下儲水設施,又叫地下水庫,經過凈化的雨水用于城市綠化,或作為中水使用。

 

      德國的道路雨水利用也很普遍。與屋頂雨水利用不同,道路雨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或透補充地下水。在德國,城市街道雨水入口多設有截污掛籃,以攔截雨水徑流攜帶的污染物。由于機動車道的降雨徑流含有較高濃度的污染物質,必須經過處理后方可排放,因此,德國沿機動車道均建有徑流收集系統,將所收集到的徑流直接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高速公路所收集的徑流則要進入沿路修建的處理系統處理后才能排放。

 

      各個就地設置的洼地、渠等與帶有孔洞的排水管道連接,形成一個分散的雨水處理系統。通過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儲存和在渠中的長期儲存,保證盡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該系統代表了一種新的排水系統設計理念,即“徑流零增長”,使城市范圍內的水量平衡盡量接近城市化之前的降雨徑流狀況,不僅大大減少了因城市化而增加的暴雨徑流,同時補充了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使城市水文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立法保證雨水回收

      德國能夠大規模地推廣雨水利用技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通過經濟手段,征收高額雨水排放費用,使用戶從經濟的方面考慮采用雨水利用設施;另一方面是用法規的形式規定,新建或改建開發區,必須采取雨水利用措施方能立項。

 

      德國漢堡市最早從1988年開始,就立法要求家庭和工廠企業交納雨水費,按房屋和地面硬化面積交納,理由是雨水流入城市下水道,增加了城市建設費用。如果家庭和單位增加了雨水回收利用設施,經驗收合格者可以減免或優惠。7年之后柏林也開始交納雨水費,繼而推廣,截至目前,德國絕大多數城市開始收雨水費。

 

 

      建設雨水配套設施是一項不小的投資,為什么德國人都愿意投資呢?就此,記者訪問了一些用戶,他們一致的說法是,雖說一時投資大,從長遠算賬還是節省費用。德國城市雨水排污費每平方米1.5到2歐元/噸,水費是5到6歐元/噸不等,以一家四口人算,每戶一年利用40噸雨水,大約一年節省250到320歐元,折合人民幣2000到2500元。每套雨水回收利用設備可以使用多年。

首頁海綿城市系統中心產品中心經典案例新聞資訊服務與支持關于我們經銷商政策海綿研究院

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微信
一级A片免费无码不卡在线播放